【创建发展访谈录 ⑥】 余丹丹:南科大教会我做科研必备的诚信和严谨
发布时间:2020-11-18   浏览次数:3725

微信图片_20201109215642.jpg余丹丹接受访谈

南科大2012级学生余丹丹说,南科大最大的隐藏福利是大一开始就可以联系教授们进实验室学习,导师的言传身教给了我一种榜样的力量。

Q:当时为什么报考南科大?

余丹丹:高中毕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有一个报社采访我的时候也问了这个问题。我记得当时的回答是“我想和南科大一起创造历史,见证历史”类似非常宏大的想法,但其实那时候刚高考完,自己都前途未卜,对改革和历史什么的根本没有概念。选择南科大主要是因为听说是全英文教学,当时觉得很酷,很有挑战性。填志愿之前也听过朱校长讲话,就莫名觉得这位儒雅又有魄力,外柔内刚的长者是我可以完全信任的,所以没觉得是什么冒险的事。

Q:来了学校以后学习和生活感觉怎么样?

余丹丹:学习、生活感觉都很好,学校没有亏待过我们,住宿、饮食方面都让我那些外校的朋友们很羡慕。当时启动校区虽然只有四栋楼,学生也不多,但是每当过节,比如中秋节、元宵节,学校食堂免费开放,和校长、老师们一起吃饭,感觉很像一个家。学习上来说,因为是全英文授课,一开始会感到吃力。但老师们都很亲切,很愿意和我们交流,所以慢慢地也能适应了。

Q:当时学校的书院制、导师制等,感受怎么样?

余丹丹:这些制度让我受益匪浅。我有过两位生活导师,经常请我们吃饭,关心学习和生活。一位是比较年轻的女教授,很亲切,后来成为了我本科期间的学术导师,因为她,我有了另外一位学术导师,也是我博士期间的导师。这位导师又帮我联系到了博士期间的合作导师,就是一环扣一环。所以这种导师制拉近了我们和教授之间的连接和联系,让我们有了更多学习的机会,也可能改变我们的一生。除此之外,南科大最大的隐藏福利就是大一开始就可以联系教授们进实验室学习。课余或者假期的时候,我们就去实验室里跟着师兄师姐们学习实验操作,慢慢的也会有自己的课题。实验室定期的组会和文献分享我们也会参加,收获非常大,而且都是课堂上学不到却又很适用的科研思维训练,就像是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所以我们本科毕业直接去境外读博士也都很快能上手,包括英文授课、实验操作、阅读文献等等,很多都已经是我们驾轻就熟的事。

Q:当时对学校的改革措施有什么切身的感受?

余丹丹:感受很深的创新有很多,比如说2+2的专业选择。大一大二没分专业的时候要学很多课,编程、线性代数、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等,确实比较吃力,当时感觉年年都在复读高三。但是也感觉很值得,因为这锻炼了我们全方位的思维模式,也最大化地激发我们的潜能和兴趣,并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和合适的方向。

Q:你的专业方向是自己选择的还是在不断尝试过程中选定的?

余丹丹:是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选定,我做过生物信息,后来转成了生物医学方向。一开始听说生物信息好找工作,所以大一大二的时候在生物信息实验室当学生科研助理,但我发现自己一直对计算机提不起很大热情。后来的实验课让我意识到自己更喜欢做实验,所以就选了生物技术专业,也换了实验室。导师们也很支持,他们觉得学习的兴趣最重要。这些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很珍贵,否则我可能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去走弯路。

Q:你读的硕博连读是和港大联合的项目吗?

余丹丹:是的,我们是第一届,当时对这个项目心里不是特别有底。最后选择联合培养是因为我特别敬佩我在南科大的导师,他告诉我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他对于研究的热情和好奇也感染了我。他言传身教的严谨、专业,甚至是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让我受益良多。所以我希望博士能够继续留在这里跟他学更多东西。香港大学的导师也很好,实验室比较成熟。所以我觉得联合培养这个项目正合我意,两个实验室各有特色,他们的长处我都可以学到。

Q:两边实验室的硬件和管理相比较怎么样?

余丹丹:南科大的硬件水平,我觉得会超越一些。比如南科大冷冻电镜中心,如此大的规模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见。我的其他专业的一些朋友也说很多实验只能在南科大才做得了,因为那些实验仪器香港的学校没有。所以整体感觉硬件设施会更好一些。

Q:在香港有没有听到过其他学校学生对南科大的评价?

余丹丹:比较少,他们对南科大都很好奇,但了解和接触的都很少,所以我自己就成为了他们了解和评价南科大的窗口。因为我是他们能接触到的唯一的南科大的毕业生,我的言行举止都关系到周围人对南科大的看法和评价。这也是一种鞭策自己变得更优秀的动力。他们对于南科大的实验条件表示很羡慕,包括硬件设备和宽敞的实验室环境等等,所以基本上都抱着乐观和正面的评价,认为南科大以后的发展肯定越来越好。

Q:从2012年到现在,收获最大的是哪几个方面?

余丹丹:南科大作为研究型大学,对学生的培养做得很到位。我本科刚入学的时候并没有想着做研究,当时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只想着毕业以后找一份安稳轻松的工作。后来很多课程上老师都会有意地引导我们去思考和提问,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所以慢慢地自己会开始有各种想法和想做的事,老师们也很愿意和我们讨论。比如我记得和教授们讨论过肿瘤疫苗,讨论过模拟生物传感器的地震预测仪等等,有些想法现在自己回想起来都觉得不成熟,但老师们当时却都非常耐心地引导和鼓励我去思考,这让我一直特别感激的。他们也鼓励我去申请直博,在人生和职业规划上给了我不少建议。南科大的同学相比起高中的同学,去读博的比例高很多很多,不是说读博士一定好,但感觉南科大的教育发掘了我们做科研的潜力和兴趣,至少我们去尝试了,也敢去尝试了。像我这样原来没有准备读博士的都有了想法,本身就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会更加如鱼得水。

本科期间在实验室里的训练也让我后来遇到很多挫折的时候能找到方向。比如我在港大期间做过一个项目,实验用的两个细胞本来应该是肝癌细胞系,结果后来发现是宫颈癌细胞系。这是历史原因,可能几十年前其他实验室建立的时候就错了。当时课题已经接近尾声了,所以是一个挺大的打击。我的第一反应是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把这些数据全部扔掉重新做。但有不少人劝我说,没有关系,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个事,你就假装自己还不知道这个事,赶紧做完赶紧发表。我当时想,如果是我南科大的导师,他遇到这个问题会怎么样做,他肯定不会使用这些数据的,宁愿把一年半的努力白费也不会发表自欺欺人的数据。在南科大的训练教会我做科研必备的诚信和严谨,导师的言传身教也给了我一种榜样的力量。